规范治疗 可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

2015-05-04

   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,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1/5,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。如今,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、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,年轻人罹患胃癌的比率则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。

   70%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症状,因为年轻人体质好、耐受性强,漏诊、误诊的情况更经常出现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成虹指出,18~20岁的年轻人应当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普查,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、隐痛、食欲不振、消瘦、乏力、经常呕吐、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时,应及早就医。此外,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及恶性贫血、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,更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。

   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、环境污染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,每年新增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。感染者一般在儿童期被感染, 自愈率极低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长期共餐则有被传染的可能。

   幽门螺旋杆菌是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,我国感染率约为50%,其中1%会发展为胃癌。感染者通常没有症状,随着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破坏、寄生、繁殖,感染者会出现餐后嗳气、恶心、腹胀、腹部不适等症状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,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、胃溃疡、胃癌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癌等。此外,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引起胃以外的疾病:如血小板减少、难治性缺铁性贫血,冠心病、动脉粥样硬化、糖尿病等。

   成虹表示,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,四联疗法则可以将根除率提升至95%。四联疗法即PPI(质子泵抑制剂)+克拉霉素+阿莫西林/甲硝唑+铋剂, 通常10~14天为一个疗程。临床上,需要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,即综合考虑患者年龄、是否有基础病、合并用药情况、是否过敏等情况后,方可进行治疗, 一旦彻底根治,再度复发的几率极低。若感染者首次治疗不正规,并且医从性差,那么将会导致治疗的失败。

   成虹提醒大家,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,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发展为胃癌,大家不必对其产生恐慌。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“病从口入”这一关。饭前便后洗手,讲究饮食卫生,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。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分餐,直至其完全治愈。


阅读46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