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游泳这项既能避暑又能健身的运动,成为了长沙市民在休息时的首选。近日,记者从医院了解到,不少游泳爱好者和初学者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,也可能被继发性溺水、皮肤病、红眼病、外耳道炎等“游泳病”找茬。
NO1.游泳后不适警惕“继发性溺水”
危险指数:★★★★★
指导专家: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五病室副主任 张小佛
游泳时发生呛水,离开泳池后水仍肺中,虽然当时在表面没有任何异常,但随着时间推移引发了急性肺水肿。
症状:出现嗓子干疼,咳嗽,呼吸困难
网络上近日传播着这样一个消息: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10岁小男孩,在泳池玩了一天后回到家,小男孩洗了个澡,之后说很困,就睡起了午觉。1个小时后……小男孩妈妈发现男孩没有了任何反应。男孩的脸上被好似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,在床上就这样“溺死”了。
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五病室副主任张小佛表示,像这种溺水后数小时至数日死于淹溺并发症者这属于“继发性溺水”,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。
网络、微信朋友圈上关于“干性溺水”的说法有的不确切。淹溺在发生的最初数秒内,人体可发生自发性屏气,继而发生我们通常所说的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。湿性溺水是喉部肌肉松弛,液体充塞气道和肺泡导致窒息;干性溺水是喉痉挛导致窒息,气道和肺泡内很少或无液体吸入;但无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,均可引起肺损伤,肺损伤严重时,出现肺水肿。急性肺水肿现象一般出现在吸入水后的1~24小时内,其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、喘不过气、胸部疼痛、咳粉红色泡沫痰等。若发现肺水肿的表现,应及时送医院就诊。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,会造成缺氧症、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
【专家提醒】
1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,特别是12岁以下儿童如在游泳时呛水后,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,务必在孩子上岸后留意身体变化,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2、注意孩子游泳后有无呼吸困难、倦怠和异常的行为。倦怠就是出现乏力,比以往要安静,入睡后难以唤醒,或者很突然的精神、意识改变;有的可能伴随咳嗽嗓子疼等情况,要及时就医。
3、继发性溺水在游泳过后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可能会出现,如果发现这些情况,一定要格外注意,采取恰当的措施,争取最佳抢救时间。
NO.2皮肤传染病
危险指数:★★★
指导专家: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皮肤科主任 田立红
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吧。
重点是:如果游泳遇见传染性最强的淋病患者,健康人可能会因此而患上前尿路感染。
症状:尿频、尿急、皮肤瘙痒
“现在皮肤科每天门诊量高达120-130人,比平时要多了近20%。”长沙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田立红介绍,游泳时最容易传染的就是皮肤病,如晒伤、足癣等。一般会在游泳者去了不干净的泳池几天后出现皮肤不适,也会因在污染的池水或湖水里游泳后出现,主要表现为游泳后几分钟或几天内皮肤刺痛、灼热、瘙痒、出小红点皮疹或小水疱,还可能会在头发毛囊中有脓液。
【专家提醒】
1、如果市民是在户外游泳,切记准备好遮阳伞、帽子或者是涂上防水和防晒指数在30以上的防晒霜,在游泳前半小时涂上,并每隔2小时左右再涂一次。如果皮肤已晒伤或患有其他类型的皮肤疾病,建议等皮肤痊愈后游泳。
2、市民在游完泳后,最好是能第一时间给自己“净身”,用清水把全身和头皮等冲洗干净,以降低细菌侵害皮肤的可能性。另外,为了避免泳池中的漂白粉对牙齿的侵蚀,建议市民在游泳后立即刷牙或漱口等。
3、女性在经期前后2~3天内尽量避免去游泳,因为这个时期机体免疫力差,很容易引发感染,因此要尽量避开。此外,患阴道炎、急性宫颈炎、急性盆腔炎、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女性朋友最好不要下水游泳。
NO.3 “红眼病”(急性结膜炎)
危险指数★★★☆
指导专家:长沙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 朱学春
每年6月至8月为其高发期,且发病者以经常游泳者居多,因为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。
症状:眼部有痒感、异物感或灼热感,特别怕光,结膜充血,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
据长沙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朱学春介绍,“红眼病”发病比较急,患者在就诊时常会出现眼睛怕光、流泪、发红、发热、伴疼痛瘙痒等症状,就好像眼睛里进了沙子,多为双眼发病,病人感觉常流泪、异物感、灼热感,眼睛结膜充血,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。
“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,传染性极强,沾染过病毒的手、毛巾、水等,都可以直接成为传播媒介。”朱学春表示,夏季闷热潮湿,易滋生病菌,而游泳池是公共场所,虽然采取过消毒的措施,但有些细菌和病毒是消毒粉无法消灭的。假设众多游泳者中有一个人患红眼病,病毒就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。
【专家提醒】
1、健康人到公共泳池游泳要有防备,由于不清楚周围人是否可能患有红眼病,在游泳池最好不要到处乱摸、用手揉眼等,牢记勤洗手、注意隔离,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、脸盆等洗浴用品,游泳时最好还是能配戴防护眼镜。
2、若是患了红眼病,急性期可采用抗病毒眼药水来抑制病毒复制,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逐渐减药,不可以突然停药。
3、出于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,建议红眼病人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,以免感染了他人,又加重了自身的病情。
NO.4 脏水入耳引发炎症
危险指数★★★☆
指导专家: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周芳
谁都知道,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。(比如这种大耳朵)
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,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,使耳朵堵塞、流脓等,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。
如化脓性中耳炎、急性中耳炎、急性外耳道炎等,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。
11岁男孩陈新(化名)最近一直在学游泳,由于是初学的“旱鸭子”,所以常会耳朵呛水。每次游完后,妈妈都会用棉签帮儿子把耳朵中的积水掏干净。可没过几天,小陈新的耳朵就开始发胀、疼痛,还往外流淡黄水,家人发现后,赶紧将他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检查,经诊断为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。“都是游泳惹得祸……”陈新妈妈懊悔地表示。
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周芳介绍,游泳池里的水一般用低效消毒剂--漂白粉消毒,在人的外耳道进水后,由于外耳道皮下组织少,血运较差,漂白粉浸泡后皮肤破坏角质层,进而引起感染。另外,不少初学者在游泳时因为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,特别容易呛水,而且一呛水就喜欢用手、棉签或耳勺去掏耳朵,这样也有可能造成耳膜、耳壁受伤或破裂,这时如果刚好沾染上了有细菌的池水,就可能会引发局部感染,严重时可致外耳道炎、中耳炎等。
【专家提醒】
1、患慢性中耳炎、鼓膜穿孔的市民不适宜游泳。初学者最好能正确使用耳塞,以防止污水入耳。如果是耳朵进了水,上岸后可采取单足跳跃法,头歪向进水一侧,单足跳跃十几下,水就可以向下从外耳道流出。
2、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取过耵聍(耳屎),在游泳前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一下是否存在耵聍栓塞,以便提早取出,防止耵聍被水泡发后引起耳道肿胀疼痛。
3、外耳道出现疼痛、耳闷、流脓、听力减退等情况时,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。若诊断为外耳道炎后也不要紧张,只要及时取出泡发的耵聍,保持外耳道通畅即可,平时要建议多饮水,注意休息,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滴耳液,并保持外耳道干燥。另外,一定要叮嘱孩子暂停下水游泳,待炎症消退后再恢复游泳。
什么样的人不适宜游泳?
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:严重高血压病用药后血压仍在180/110毫米汞柱以上,脑血管有可能发生意外者;近期内有过心绞痛发作,稍运动就感到胸部疼痛的冠心病患者;心瓣膜病及有心力衰竭可能的心脏病患者。这些人不宜下水游泳,以防在水中发生危险。
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人:患传染性肝炎、传染性皮肤病、红眼病、严重沙眼、严重脚癣、阴道滴虫、菌痢等病人,下水游泳对疾病康复不利,且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别人。
患肾炎、支气管哮喘、中耳炎、鼓膜穿孔的患者:这些患者本身抵抗力弱,游泳活动量较大,又受冷水刺激,体力消耗较多,容易使病情加重。此外,患有慢性中耳炎、鼓膜穿孔的人,下水游泳也容易使炎症加重。
女性月经期及大病初愈者:女性月经期游泳,极易感染疾病,对健康有害;大病初愈的人或体弱多病者,因冷水刺激或运动量过大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,因而不宜游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