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,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,被称为“突破病例”,是一种常态,并不是例外,但“突破病例”仍然是接种疫苗人群中的少数。
为何打了疫苗新冠病毒还能突破防线造成感染?
因为新冠病毒本身容易发生基因变异,产生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与上呼吸道细胞受体亲和力增加、传染性强、潜伏期更短,对中和抗体的抗病毒作用产生一定影响,这些因素也有利于突破性感染的发生。此外,突破性感染与新冠病毒通过人体呼吸道途径感染有关。
在人体上呼吸道(包括口、鼻、咽、喉)和下呼吸道(包括气管、支气管、肺泡)粘膜均含有表达病毒受体的细胞,病毒与受体结合即可进入细胞大量复制,一方面人体随着呼吸过程可以将病毒呼出(释放),另一方面病毒可进入血液、淋巴循环到达人体其他部位。
这种情况下,人体是否打过疫苗就有很大的差别。打了疫苗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和免疫细胞,不过这些抗体和免疫细胞难以聚集在口腔、鼻咽喉、支气管等呼吸道的粘膜表面,所以仍然会被病毒感染。
打过新冠疫苗的人因为体内有特异性,虽然有病毒感染,但是病毒主要局限在呼吸道粘膜表面,即使病毒进入血液中,也很快会被体内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消灭掉,难以形成“大气候”。所以突破性感染的人,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和轻症,少数为普通型,临床上发生重症病例极少。
而没有打过疫苗的人就缺乏这种保护能力,病毒大量复制,进入血液的病毒就不易清除,到达其他脏器而发病,尤其是高龄的老人发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。
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手段。临床数据显示,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预防感染,虽然打过疫苗仍会有病毒突破,但不能否认接种疫苗的显著保护作用,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防发病、防重症和防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