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播?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

2023-06-19

   幽门螺杆菌(Hp)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,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存活于人体胃内的细菌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。早在1994年,幽门螺杆菌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,2017年再次被列为Ⅰ类致癌原。

疾病预防.jpg


  一、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播


  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唾液、牙菌斑、胃和粪便里,可通过人的口腔或粪便传播。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。


  口口传播


  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。家庭内传播,共餐时不使用公筷等是感染的重要途径。研究发现,感染者的唾液中也会残留幽门螺杆菌,因此接吻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。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,所以要认真刷牙,且不可共用牙刷。进食未完全煮熟的肉制品也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。

胃病 (18).jpg


  粪-口传播


 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,可令进食者感染幽门螺杆菌。


  母婴传播


  不清洁哺乳、口对口喂食、咀嚼后喂食、亲吻婴儿口唇,或者让孩子使用大人的餐具、吸管等,都有可能让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。


  医源性传播


  侵入式检查如胃镜、喉镜,口腔、鼻腔的治疗等,都有可能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。因此,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和就医。

胃病 (14).jpg


  二、感染后有哪些症状


 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反酸、烧心,以及胃痛、胃胀、顽固性口臭。


  部分人群感染后没有症状,也可能不会发病。


 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。


  几乎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有胃炎。

文章结尾.jpg


  其中1%的感染者会转变为胃癌;感染者中15%~20%的人会患上胃溃疡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;5%~10%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消化不良;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增生性胃息肉、胃黏膜肥大症,以及缺铁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症、微量营养素缺乏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结肠肿瘤、糖尿病、皮肤病等胃外疾病。

阅读13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