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即将结束,4招助你应对“节后综合征”

2025-02-11

假期总是如白驹过隙般短暂,当回归日常,你是否也陷入了“三不想”的困境:不想上班、不想上学、不想起床?从悠闲的“假期模式”突然切换到紧张的“工作模式”,一时难以适应是人之常情。长假过后,失眠、乏力、精力不集中、情绪低落,甚至心慌胸闷等症状可能接踵而至。注意!这些可能是“节后综合征”的表现。

健康提醒.png


一、节后综合征的成因


“节后综合征”并非一种疾病,而是一种状态的俗称。它指的是人们从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,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,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。精神心理领域认为,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动力定型被打破。春节长假让我们从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,拥有了较多的空闲时间。因此,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看电视、上网、聚会、娱乐玩耍和旅游等活动上,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,破坏了身体惯有的生物钟。而假期结束后,当我们要从假期的放松状态迅速切换到工作的紧张状态时,心理和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。从心理层面来说,从假期回到工作,不仅是从闲适回到紧张忙碌,更是从充满愉悦回到缺乏愉悦,从“自由”回到“不自由”。

山水体检心理咨询室 (1).JPG


二、节后综合征的表现


生理方面:表现为全身乏力、头昏脑胀、恶心、食欲不振、腹泻腹胀等身体不适。


心理方面: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、全身乏力、心不在焉、睡眠紊乱,甚至有烦躁郁闷焦虑等情绪。

山水体检心理咨询室 (7).JPG


三、节后综合征应如何调节?


合理安排:科学调整工作和生活作息,工作上先易后难,避免日程安排过满或工作任务繁重而难以适应,给身心一个调节恢复的时间。


调理肠胃:过节期间聚餐较多,导致肠胃负担重。近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,细嚼慢咽,多吃新鲜蔬果,让肠胃得到休息。


适度运动:可以通过慢跑、游泳、骑车等运动方式缓解持续性神经兴奋及紧张感,同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。


调整心态:尝试与同事多交流,分享假期趣闻,缓解孤独感,让整个适应过程更加愉快,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。

山水体检心理咨询室 (8).jpg

阅读4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