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生和家长如何科学应对高考“考试焦虑症”?

2022-06-08

  2022年6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,每年的高考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,从健康角度来看,到了这样的大型考试,学生和家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以及对考试的不适应,考生如何科学应对“考试焦虑症”,保持较好的考试状态?

健康常识.png


  对学生的建议


  湖南山水体检心理学老师介绍说:考生们都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,他们不太可能有急性地、集中地焦虑,大多是慢性地、持续性地焦虑,这是一种普遍状态。其实,保持一定的焦虑很有必要,可以让考生保持警觉、保持清醒。


  但那些焦虑明显过度的考生,易产生心情紧绷的感觉,甚至会出现失眠、易醒、困乏等状态,而白天困乏倦怠又让他自责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这使考生在心理上跟自己打架,构成内在的心理冲突,增加内耗,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。

中小学生健康 (1).jpg


  对所有考生来说,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,接受现实。你累、疲乏了,说明你已经努力了,所以,累了也没关系,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,否则会影响学习效率。


  同时,要把老师同学当成非常宝贵的资源,有压力要学会倾诉,跟老师反馈,寻找释放渠道。也可以跟同学沟通,当考生发现这个问题不是自己独有,同学们也有,具有普遍性,压力就会减轻。

学生 (4).jpg


  对家长的建议


  首先,家长要学会疏导孩子的焦虑情绪。孩子在家表现出焦虑,很多家长可能意识不到或存在误解。孩子焦虑,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,而是表现为烦躁、不耐烦、挑剔等。比如吐槽饭菜不好吃,挑剔房间太热了等情况。

学生 (18).jpg


  家长尤其要注意,不要被孩子的节奏带走,要从孩子这些反应当中跳出来,观察这些行为背后存在的情绪。家长要先去接纳孩子的情绪,对其共情再加以引导。当孩子的情绪被家长理解接纳,他的压力就能得以疏泄。

2021logo.png


  其次,家长也要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。有些家长比孩子更焦虑,甚至产生无心工作、失眠等问题。其实,家长的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,你在家谨小慎微,会让孩子感觉是自己的考试影响了家庭生活,增加考生心理负担。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,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,学生、家长要各司其职。

阅读7
分享